从《人民的名义》看高情商的人是怎么说话的
在陌姐看来,所谓高情商,其实就是懂得好好说话。
举个最近看到的真实例子:一朋友到阿姨家做客,恰好那天阿姨的儿子带女朋友回家。朋友随口就说了一句:这孩子跟他爸一样,会挑!
仅一句话,把四个人全夸到了,阿姨也高兴得笑逐颜开。要是换成普通的夸赞,“这女孩真漂亮”、“你儿子有眼光”,拉拉杂杂些场面上的客套话,这位阿姨还会格外欣喜吗?
会说话是一门学问,想学习修炼只能靠经验教训,自己的和他人的。说话有分寸更是一门艺术,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基本修养。
近日的大热剧《人民的名义》,就是一群“人精”的混战,我们不妨跟着这些长期在官场里摸爬滚打的书记厅长局长们,学些“说话之道”。
他最擅长“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”。对待领导、同级竞争者、学生下属、权力全无的老领导,因人而异,各有一套对策,成效斐然。
比如向领导沙瑞金汇报工作前,先热切诚恳的表达“瑞金书记的报告一针见血”,还能具体说出报告的内容,以及“准备组织全省政法干部学习”。
而且,这“诚恳”来得十分不容易啊。空降来的沙书记,把育良书记的上升路全堵死了,换谁都心意难平。
育良书记却拂去“无用的意气”,愈发一副“卧薪尝胆”的模样,这只深水狼,难以捉摸啊。
李达康的手下丁义珍被查涉嫌贪腐,最高检反贪总局下达拘捕令,育良书记才不会明里添堵,而是虚心探询每个人意见,“公事公办”,滴水不漏。
还把球踢到上级瑞金书记那,“虽然说让我相机而断,但还是有倾向性的”,最后不软不硬地让政敌达康书记认了栽。
达康叔明知道被耍了,也只能吃瘪。
对学生祁同伟,育良书记为人师表谆谆教导,“师者,传道、授业、解惑也”。
祁厅长私下抱怨一句“要是老师当省委书记就好了”,他告诫“话绝不可以乱说”。对于学生试图讨好自己的竞争对手,也笑说一句“做事要谨慎啊”。
再次强调:人前不该说的话,背后也别说。
学生经验少道行浅,官民矛盾大激发的时候,竟然早早离开了现场,也会骂他蠢,批评他“到了现场就一定要表现出你的魄力和责任”,明显比不上人家达康书记啊。
老师并不赞成,经验之谈说“一动不如一静”。
每次听育良书记对学生祁同伟的“事后分析”,指点迷津,语重心长,一身正气,屏幕前的我都觉得十分受教。
最精彩之处,是育良书记对老领导陈岩石的态度。
陈老曾是高玉良的顶头上司,如今只是一个毫无权力的退休干部,又高调爱招事,许多人唯恐避之不及,育良书记却不轻视、不怠慢,还跟这个老头私交颇好,打趣他不会伺候盆景。
陈岩石替大风厂工人出头时,育良书记也听取重视他的意见。表面上,育良书记曾是他的兵,尊重老领导,是知恩感恩之人。
实际上,育良书记深知陈岩石资格老能量大,“千算万算,还有老天爷一算”,话不能说太满,万事留一线啊。
但相较之下,最不会说话的人,当属公安厅长祁同伟了。剧中的人物高育良、陈岩石、沙瑞金、侯亮平纷纷对他“打了叉”。
祁同伟急功近利,眼头太活,心中无杆秤,嘴上就把不了门。而他身边又都是老江湖,对他的小心思洞若观火,那些算计倒如小丑般可笑了。
轻易改换门庭,不顾及往日师徒情谊。老话里有个词,叫“三姓家奴”,是贬损吕布的,原姓吕、后姓丁原的丁,又姓董卓的董,反复无常,毫无忠诚可言。
咱祁厅长在众人眼里,也算跳进这行列了。
对比自家老师的随性,一句“你老头不会伺候”,真是天上地下。
连陈岩石的老伴王阿姨都知道,祁厅长这卖力,是表演给新任省委书记小金子看的。沙瑞金也一眼就看出来他在逢场作戏,三个人出门吃饭,连让都没让祁厅长一下。
原本想以此“交心”,笼络侯学弟,岂不知侯亮平个人对沙书记印象佳,难以认可。
俗话说:“逢人只说三分话,未可全抛一片心。”特别是在负责官员反腐的反贪局长侯亮平面前,他们虽是师出同门,可毕竟不是推心置腹的交情,言多必失,内心的小龌龊,更不应该轻易表现出来。
在一脸正气且带着尚方宝剑的反贪局长面前,祁厅长说的越多,暴露的越多。
祁同伟哭坟的往事,不但被达康书记抖出来成为笑柄,还暴露了他溜须拍马阿谀谄媚的作风,明明可以靠脸吃饭,却偏偏学会了势利眼和墙头草。
这里面固然有官场风气的不良影响,但他本人也够笨的,为了讨好领导,在同僚面前强行哭坟,明眼人一看就不合情合理的人情世故,他却用力过猛地做了出来,事后还不知反省。
他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当言行,不仅事后落人以口实,还把自己的老师给坑了,育良书记在会上听到这段故事,那也是相当尴尬。
孔子对说话之道有一句非常精辟的总结:可与言而不与之言,失人;不可与言而与之言,失言。知者不失人,亦不失言。
大意就是,一个人可以和他讲直话,但自己怕得罪人没有对他说,这就对不起人;有些人无法和他讲直话,却对他掏心掏肺,不但浪费口舌,而且容易得罪人。一个真正智慧的人,应该做到既不失人,也不失言。
大意就是,一个人可以和他讲直话,但自己怕得罪人没有对他说,这就对不起人;有些人无法和他讲直话,却对他掏心掏肺,不但浪费口舌,而且容易得罪人。一个真正智慧的人,应该做到既不失人,也不失言。
按此标准,祁同伟恐怕不算是一个有智慧的人,失言多次,更让人轻易看穿自己的心思,还不知收敛,聪明反被聪明误,真不知道这样的人设是怎么混上厅长的。
剧中的男主侯亮平,在好友出事后,主动请缨调动工作,老婆小艾担忧他的安全并不同意,他没有辩论争执,而是细语同她商量,同时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。
小艾被打动,含泪答应,即便担心,面对如此有情有义的老公,没法不支持。
男主称赞老婆“不拖后腿”,小艾道出:“其实我真想拖你后腿,可我也拖不住啊。”
婚姻里,了解另一半的性格,尊重并支持他的原则,如根叶相连的橡树与木棉,“分担寒潮、风雷、霹雳,共享雾霭、流岚、虹霓”,才是能携手一生的灵魂伴侣。
对最熟最亲的人,话里话外依然饱含尊重和耐心,并愿意放下身段坦诚交流,费尽心思巧妙化解妻子的忧虑,有付出才会有收获,这才是真正的高情商。
而反例达康书记,却是完全hold不住自己的结发妻子,导致“长年分居,最终离婚”。
他与妻子欧阳菁几乎无法心平气和地沟通,一对话就有点针尖对麦芒。归根结底,是俩人无法理解,三观不合。
欧阳菁贪腐出逃前,为王大路索要利益,完全无视达康书记的党性原则。
而达康书记的一番陈词,在她看来就是官话套话,完全听不进去。
俩人到最后,妻子欧阳菁说着“我们离婚了,跟你没关系”,却故意借丈夫的专车出逃,差点搭上丈夫的政治前途。
丈夫李达康也担心妻子的贪腐问题,可能会影响自己的仕途。
俩人可谓“夫妻本是同林鸟,大难临头各自飞”,达康书记虽是改革大将,GDP守护神,却连自己最亲密的关系都处理不好,夫妻之间缺乏基本的温情和理解,最后互相冷战,不可调和。
李达康尽管正义凛然,不徇私枉法,面对妻子的不合理要求能够严词拒绝,但毕竟是结发夫妻,说话未免太决绝,在处理家庭内部关系上,缺乏一定的耐心和技巧,算不上情商高啊。
这就是王大路所说的“鱼与熊掌不可兼得”吧,也许正是达康书记不顾忌家里的人情世故,才能在政治上守住底线,两袖清风。
少些套路,真诚善良才是最大的情商
“会说话能当饭吃。”
老一辈人常常这样教导陌姐,他们把八面玲珑、能言善道当做情商高、会来事的表现,许多钻营厚黑学的年轻人更是奉若圭皋。
这句话当然有对的地方,人是社会动物,必须学会与他人交流协作,但也不能夸大话语的作用。
陌姐认为,会说话只是情商高的表征,而高情商的核心是,真诚和善良。离了这两点,再会说话也只是巧言令色,惹人反感。
表面上的聪明会说话,永远抵不过骨子里的真与善。
比如,看似刚正不阿、人民公仆的高育良,也会说出“贪腐是润滑剂”的理论。
心术不正,不可能永远都是“伟光正”,总有掉链子、出纰漏的时候。
一心想上位副省长的祁同伟,本是汉东大学政法系的高材生,内心早已走火入魔,只想着千方百计取悦领导升官发财,又没那么高超的待人接物本事,就变成了一个用力过猛的跳梁小丑。
他把自己“趋炎附势、溜须拍马”的原因,归结为“没有有权有势的老子”,只能靠自己不择手段。
他说这话,怎么对得起“良心好官”陈岩石检察长呢?
同样出身农家,陈老一直能守住底线、一身傲骨。退休后依然关心群众,虽引起“官愤”,但靠着担当与正直,这位老头赢了“民心”。
男主侯亮平,对外几乎不考虑情商,跟下属插科打诨,吹着小口哨,没点领导的样子;跟好友陈海有啥说啥,还催逼着他写欠条,“欠贪官一窝”。
即便如此,在高育良夫人的眼中,他与陈海都是自己的得意门生,“他们两个多纯净啊”。
他们都身居要职,一个混上了公安厅长,一个也是副局级的反贪局长,前者靠的是吹捧领导拉帮结派,后者靠的是正直敬业一心为公。
在政府机关任职或企业工作的人应该都明白,人都逃不开人际关系与办公室政治,这时候懂得说话就成了关键竞争力,这也是很多人想了解学习情商的出发点。
人人都想听自己爱听的话,与人交往一定要懂分寸,有技巧,这样才能不得罪人,讨人喜欢,才能让人舒舒服服地把事情给办了。
但别忘了过犹不及,高情商地说话不等于油嘴滑舌,更不是厚黑学,它只是一种沟通技巧。做事先做人,最重要的还是正心诚意,有一颗善良、真诚、正直的心,就算没那么会说巧话,少些套路,多些真诚,仍然能被人发自内心地认可。
工作之外,爱情、友情也是如此,一个懂得甜言蜜语、察言观色的伴侣、朋友自然让人愉快,但也少了点风骨与坦荡,没那么真实鲜活。
明末散文家张岱有一颇为自得的名言:“人无癖不可与交,以其无深情也;人无痴不可与交,以其无真气也。”
张老先生的意思大概是,深情真诚的人,比看似完美无缺左右逢源的人,更值得交往,这才是真正的情商啊。
你愿意跟有癖好、有缺点但正直重情的纯真boy侯亮平做朋友,还是跟一个处处圆滑、一心钻营的心机boy祁同伟做朋友?
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:职场实用心理学(ID:zhichang365)作者:陌姐 转载请经作者同意!
- 作者:STYY
- 阅读:2496
- 评论:0
- 发布于:2017-04-17 15:07